🎤 为偶像应援 · Gate送你直达 Token of Love! 🎶
家人们,现在在Gate广场为 打 Token of Love CALL,20 张音乐节门票等你来瓜分!🔥
泫雅 / SUECO / DJ KAKA / CLICK#15 —— 你最期待谁?快来一起应援吧!
📌 参与方式(任选,参与越多中奖几率越高!)
1️⃣ 本帖互动
点赞 & 转发本帖 + 投票你最爱的艺人
评论区打出 “我在 Gate 广场为 Token of Love 打 Call !”
2️⃣ 广场发帖为 TA 打 Call
带上 #歌手名字# + #TokenOfLove#
发帖内容任选:
🎵 最想现场听到的歌 + 心情宣言
📣 应援口号(例:泫雅女王冲鸭!Gate广场全员打 Call!)
😎 自制表情包/海报/短视频(加分项,更容易中奖!)
3️⃣ 推特 / 小红书发帖打 Call
同样带上 #歌手名字# + #TokenOfLove#
内容同上,记得回链到表单 👉️ https://www.gate.com/questionnaire/7008
🎟️ 奖励安排
广场优质发帖用户:8张门票
广场幸运互动用户:2张门票
Twitter 优质发帖用户:5张门票
小红书优质发帖用户:5张门票
📌 优质帖文将根据文章丰富度、热度、创意度综合评分,禁止小号水贴,原创发帖更易获奖!
🕒 8
Web3营销新生态解析:注意力经济的底层逻辑与破局之道
Web3营销新生态的底层逻辑与破局之道
创业Web3,畅谈每周三!
本期聚焦Web3营销新生态,深度解析"注意力经济"的底层逻辑:从"嘴撸经济"的兴起,到新项目冷启动的实战策略,从AI识别真实流量价值,到如何让用户注意力直接变现。结合多年MCN与项目方经验,拆解Web3营销的痛点与破局点,助力创业者看懂注意力的商业价值,在流量分散的时代找到高效获客路径,让营销真正成为项目成长的助推器!
嘉宾介绍
本期嘉宾在Web3营销领域有丰富经验,对"注意力经济"有深入研究。她接触Crypto和Web3大约两三年,经历过国内数字藏品、公链生态等,现在是某生态的合伙人,同时还担任某公链的活动大使。
过去她在MCN机构和项目方都有工作经验,亲历了Web2到Web3营销的转型过程。早期在MCN时,主要帮项目方做社媒宣发;后来到项目方,发现传统营销模式存在信息不透明等痛点。这些经历让她更清楚Web3营销的需求,也促成了她现在的工作,专注于用新模式连接项目方和用户。
Web3营销平台的核心业务
嘉宾所在的平台是连接"注意力买方"和"注意力卖方"的平台:
平台会根据内容的传播量、相关性等数据,让用户分到对应奖励。目标是让普通用户也能像KOL一样,通过分享注意力获得收益,而不是只有MCN或大V才能参与营销。
创立初衷
创立这样的平台源于发现传统营销模式的痛点:
团队希望跳过中间环节,让项目方直接对接用户。另外,Web3行业快速发展,用户规模增长,但营销工具还很早期,存在数据真假难辨、难以精准触达潜在受众等问题。
平台引入AI技术,如筛查用户内容是否有虚假信息、敏感话题,识别账号历史行为是否真实,确保项目方的奖池能给到真正有价值的创作者。
社交媒体营销的特色
平台早期合作项目多来自团队在公链生态的积累。公链生态目前还比较早期,项目数量和质量都在快速增长,用户需要一个"靠谱的入口"来了解值得参与的项目。
平台定位不只是"让用户赚钱",更想成为一个"项目筛选器":
这种"筛选+激励"的模式,慢慢形成了项目方、用户和平台的三方正向循环。
某社交平台成为Web3主阵地的原因
某社交平台成为Web3营销主阵地有两个原因:
匹配性:该平台是全球性社交平台,用户来自全球各地;Web3项目天然是全球性的,与平台特性契合。
早期行业环境:Crypto早期有一些乱象,部分地区对相关内容有限制,行业声音慢慢转移到该平台。加上很多海外项目的官方账号本来就在该平台,用户为了获取一手信息,自然也聚集到这里。
不过现在也有变化,一些"广场"类平台在崛起。未来Web3营销的阵地可能会更分散,但该平台的全球属性短期内很难替代。
信息分散化的影响
信息分散化的影响取决于内容是否基于"真实体验":
如果用户是项目的真实使用者,分享自己的体验或项目新功能,哪怕内容分散、粉丝少,也不是噪音。这些"小声音"反而能拼凑出项目的真实面貌。
但如果是KOL接商单,内容避重就轻、只说优点,哪怕流量再大,也是噪音。
平台希望通过机制引导良性循环,比如支持在多平台发任务,用户必须先体验项目,再分享内容,才能获得奖励。这样分散的信息反而能让项目的真实口碑更清晰。
"嘴撸经济"解析
"嘴撸经济"是最近流行的模式:
与传统薅羊毛的区别:
这反映了行业对"注意力的价值"的认可 —— 用户的声音本身就是一种资源。
识别KOL真实价值的技术手段
平台使用AI技术从三个维度判断KOL的真实价值:
基础数据:内容的观看量、扩散范围。
内容质量:AI分析内容和项目的相关性,如是否涉及项目核心功能。
行为真实性:如互动量(点赞/观看比)是否异常,标记可疑账号。
对可疑账号,轻则减少奖励,重则判定为机器人,取消全部奖励。未来还会跟踪KOL的历史数据,如擅长领域、流量稳定性等,帮项目方找到"小众但权威"的博主。
Web3新项目冷启动实用经验
冷启动核心是"性价比高的试错",重点抓两个环节:
触达:用20%左右预算找KOL,触达潜在用户。建议找垂直领域的中小V,比找泛Crypto博主更精准。
转化:把50%左右预算放到任务平台,让用户通过分享、互动完成转化。用户完成任务的过程,也是了解项目的过程。
早期应快速验证用户反馈,如用户对哪个功能感兴趣,对奖励机制有什么建议,再根据这些数据调整策略。冷启动阶段,"精准"比"量大"更重要。
营销与项目质量的关系
营销和项目质量同等重要(50:50):
早期Crypto是蓝海,项目少,用户更关注技术创新;现在项目越来越多,一些赛道已经拥挤,变成了红海。这时营销和技术就同等重要 —— 用户面对一堆"号称创新"的项目,会先看"这个项目我能不能看懂""有没有人在讨论它",这时营销就能帮项目脱颖而出。
判断流量长期价值的方法
平台主要记录用户的"功劳和苦劳":
具体做法:
未来还会上线"链上任务",如用户必须在项目上完成一笔swap才能参与营销任务,把"注意力"和"真实使用"绑定,让流量真正转化为项目的长期资产。
值得关注的Web3营销平台
推荐体验一些新兴的Web3营销平台,它们的模式可以说是"一鱼四吃":
关键是看平台是否能真正保护创作者的价值,让"注意力"得到合理回报。
用户注意力管理的思考
对用户来说,需要一个"过滤器"来筛选项目,把注意力放在值得了解的生态上。
对项目方来说:
Web3营销未来趋势
"注意力成为可编程资产":用户的社交账号、创作行为可能成为一种可交易、可编程的资产。
"用户与项目共赢":不再是项目花钱买流量,而是设计机制让用户通过分享赚钱,项目通过用户传播节省成本。
最后提醒:参与项目一定要擦亮双眼,在法律法规框架内探索Web3,多和身边的人交流验证信息,避免踩坑。